最近微信改版,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,大家记得把尹哥设为星标⭐️ 哦~
布洛芬是大名鼎鼎的消炎止痛药,头痛、牙痛、关节疼、肌肉痛……它都可以治。吃下布洛芬之后,它到底是怎么知道我哪儿痛的?
简而言之,布洛芬发挥功效的过程是进入人体血液循环,找到引起炎性疼痛的罪魁祸首,从根源上消灭它。
我们来看看在这个过程里有哪些关键因素。
01
吃下去的布洛芬,首先面对的是胃酸
布洛芬有多种剂型,有擅长速战速决的混悬液/颗粒,它们起效快,失效也快;也有精于鏖战的胶囊/缓释片,它们起效慢,但作用时间长。
无论何种剂型,经口服摄入之后首先要穿越充满强酸的胃部。
布洛芬会刺激胃黏膜造成胃部不适(这里划个重点,后面还要考),同时胃酸可能会破坏部分药物导致药效降低,所以布洛芬不宜空腹服用。
另外服用布洛芬时也不宜饮酒,酒精也会刺激胃黏膜,两者叠加会增加胃溃疡和胃穿孔风险。
△ 布洛芬缓释胶囊(作者家里的……)
为了减少对胃的刺激并达到缓释功能,布洛芬缓释胶囊应运而生。
胶囊外壳是降低布洛芬与胃部接触机会的第一道防线,胃液的强酸环境会逐渐把胶囊外壳软化、崩解并释放药物微丸。
药物微丸上的缓释外衣是布洛芬的第二道防线,缓释外衣的存在会让大部分药物在到达肠道时才被释放,双重保护的设计减少对胃部刺激的同时做到缓慢释放药物的效果(可持续8-12小时)。
所以,不建议大家把胶囊药物拆开吃,以防造成胃部不适和缩短药效时间。
02
在血液中,布洛芬会搭 “便车”
进入血液之后,布洛芬还面临两大运输问题。
不容易大量运输:布洛芬脂溶性强,有利于其在人体组织的渗透,因为细胞膜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骨架的,脂溶性的物质可以直接渗透,吸收更好。但是,血液环境中的基质是水,布洛芬在血液中溶解度有限,不利于大量运输。
不容易留在体内:布洛芬属于小分子药物,溶解在血液中的游离态布洛芬容易在肾脏被滤过进入尿液,然后就被释放到体外了。
△ 布洛芬结构(分子量206 Da.,白蛋白是其322倍)
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在血液运输时,98%的布洛芬分子会与血液中的血浆蛋白结合。
血浆蛋白是血液中的药物运输车,布洛芬主要结合的血浆蛋白是血清白蛋白,它有个疏水性的凹槽结构,可以容纳布洛芬的疏水基团藏身其中。
二者的结合一方面增大分子量减缓肾脏清除,一方面可以屏蔽疏水基团增加血药浓度,从而实现药物的大批量快速运输。
同时,血浆蛋白与布洛芬的结合还可以起到“药物海绵”的作用,游离型布洛芬才是真正发挥作用的分子,但清除很快。
而结合型布洛芬相比清除更慢,当血液中游离的布洛芬随着代谢浓度降低时,血浆蛋白会将结合的布洛芬缓慢释放入血。
而当布洛芬达到发炎疼痛的组织时,又可以凭借良好的脂溶性轻松穿越细胞膜屏障发挥作用。
△ 布洛芬与血清白蛋白结合的动态结合过程模拟
(图片来源:物理化学学报)
03
对付疼痛,布洛芬来个釜底抽薪
引起炎性疼痛的罪魁祸首是前列腺素。
不过大家别被这个名字误导,虽然前列腺素因最初在男性的前列腺液中发现而得名,但它并不是男性专属,引起女性痛经的罪魁祸首也是它。
前列腺素由人体的多个组织分泌产生,尤其有组织损伤或者炎症时被大量分泌,它们与身体的疼痛受体相结合,增加人类对痛觉的敏感度并参与炎症反应。
吃下的布洛芬作为“外援”,并不清楚身体哪里疼痛,而是挨家挨户到处“敲门”,直到找到积聚在疼痛位置的前列腺素。
不过,布洛芬并没有与大量分泌的前列腺素短兵相接,而是作用于产生前列腺素的环氧化酶(COX),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来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。
一招“釜底抽薪”断送了环氧化酶对疼痛位置的“粮草供应”,随着前列腺素逐渐消耗殆尽,痛感也随着减轻消除。
当然,已经分泌出来的前列腺素的代谢需要点时间,所以疼痛时再吃布洛芬止痛效果并不会立竿见影,预防疼痛可以提前吃(如牙疼和生理期间)。
△ 布洛芬”釜底抽薪“示意图(图片来源:AI生成)
身体有多种环氧化酶,比如COX1和COX2是环氧化酶的两种同工酶,但其作用有所不同。
其中COX2是产生炎症和疼痛的罪魁祸首,而COX1是个“好人”,主要在胃、肾和血管分布,具有保护胃黏膜、调节血小板聚集和肾血流量等作用。
而布洛芬无法区分COX1和COX2,“误伤” COX1才导致胃黏膜损伤,过量使用还有肾脏损伤风险。(COX1的内心OS:大哥别打了!我是好人啊!)
04
布洛芬,英雄落幕
有战斗就有伤亡,自布洛芬进入人体,它的寿命也进入倒计时。
少部分未入血的布洛芬在消化道内被失活或随粪便排出,而进入血液的布洛芬会在肝脏迎来生死局。
肝脏是布洛芬谢幕的开始,肝脏的肝药酶会将部分布洛芬转化成不具备药效的代谢物,这也被称为肝脏的首过消除。
肝药酶毕竟有限,为了保留更多的有生力量,布洛芬利用“人海战术”对抗首过消除,相当一部分布洛芬会死里逃生,通过血液循环达到疼痛部位,然后利用绝对的数量挨家挨户寻找痛点(注意:按照推荐量使用的布洛芬足够其发挥作用,切不可过量使用)。
而后血液每循环经过一次肝脏,布洛芬就会经历一次减员,大约24小时,血液中的布洛芬就会被肝脏整编改造,光荣退役。
代谢物途经肾脏和膀胱,尿液是布洛芬的最终归宿。
因为布洛芬的代谢依赖肝肾,所以大家切勿长期(一般用于解热不超过3天,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)或者超量使用,以免造成肝肾损伤。
也不可以与其他镇痛抗炎药物共同使用,因为阿司匹林、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一样同属于非甾体类药物,它们的作用机理、代谢途径和副作用相似,同时吃非但不能增加药效,反而会引起强烈的胃部不适并增加肝肾负担。
△ 布洛芬的一生(图片来源:作者绘制)
05
最后,讲讲布洛芬的诞生故事
布洛芬的发现颇具戏剧性。
二战期间,止痛药物的市场缺口很大,但阿司匹林有严重的胃出血副作用,亟需迭代产品的产生。
英国博姿公司(Boots)的斯图尔特·亚当斯及其团队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改造了600多个化合物,布洛芬就在其中。
而确定布洛芬作为候选分子来自于一场意外,有次亚当斯酒醉后出现头痛症状,阴差阳错之下服用了刚合成但尚未临床研究的布洛芬,从而发现它有优秀的止痛效果和较小的副作用。
这次以身试药加快了布洛芬的研究进程,布洛芬于1969年在英国获批上市。
凭借着优异的镇痛效果(是阿司匹林20倍,且降低对胃部的刺激)和价格优势,即使目前COX2特异性抑制剂药物层出不穷(如塞来昔布和尼美舒利),但布洛芬作为轻中度镇痛领域最受欢迎药物的地位不曾撼动(注:布洛芬对于重度疼痛如手术和癌痛无效,需要吗啡等阿片类药物)。
让我们致敬亚当斯的伟大发现,使无数患者的痛苦得到缓解。
重要提示
尽管布洛芬能缓解很多疼痛,但并非是万能止痛药,有一些疼痛是不能使用的,如心脏疾病引起的疼痛。另外,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服用布洛芬。
请在服用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,确定自己是否属于不可服药的禁忌人群,还要注意服用时间和药量,必要时咨询医生或药师。
作者:胡志国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,抗肿瘤医药研究员/教师/科普工作者(短视频:胡哥小白科)
本文出品自“科学大院”公众号(kexuedayuan),科学大院是中国科学院官方科普微平台,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、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
主办机构: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
运行机构: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
技术支持:中国科普博览
联美配资-联美配资官网-实体配资公司-配资炒股免费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